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准确计算存货跌价准备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具体计算时,首先要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对于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照合同价格确定;没有合同约定的,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然后,扣除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得到可变现净值。
如果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就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金额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
以下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不同情况下的计算示例:
存货类型 成本 估计售价 至完工估计成本 销售费用及税费 可变现净值 是否计提跌价准备 计提金额 产品 A 1000 元 1200 元 200 元 100 元 900 元 是 100 元 产品 B 800 元 700 元 100 元 50 元 550 元 是 250 元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存货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存货价值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或者存货存在陈旧过时风险的企业。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在计算可变现净值时,需要更加准确地估计至完工时的成本。
对于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还需要考虑汇率波动对存货价值的影响。
在零售行业,由于商品种类繁多,销售价格变化频繁,准确估计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总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方法,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