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代持,简单来说,是指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他人(显名股东)约定,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
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股权代持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这种操作并非毫无风险。以下为您详细阐述股权代持所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

首先,从实际出资人的角度来看。代持协议效力风险是一大隐患。如果代持协议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无效,那么实际出资人将无法依据协议主张权利。股东身份不被认可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果显名股东违背代持协议,擅自处分股权,实际出资人可能面临股东身份不被其他股东或公司认可的困境。此外,还存在显名股东恶意侵害实际出资人权益的风险,比如显名股东可能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实际出资人利益受损。
再从显名股东的角度分析。承担股东责任风险是明显的。在公司对外负债时,显名股东可能需要在未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税收风险也不可小觑。股权代持的变更可能引发税务问题,增加显名股东的税务负担。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风险承担方 法律风险 实际出资人 代持协议效力风险、股东身份不被认可风险、显名股东恶意侵害权益风险 显名股东 承担股东责任风险、税收风险总之,股权代持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为当事人提供了便利,但其中潜藏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在进行股权代持操作之前,双方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谨慎评估风险,并通过完善的代持协议来尽量降低潜在风险。